再走边关
发布时间:2013-05-29
来源:本网
浏览量:-
【字体:
大
中
小
】
视力保护色:
10多年前,我曾把人生最美好的2年青春,献给了云南省金平县中越边境上的某边防部队。由于种种原因,离开部队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去看看。去年国庆节,我邀几位战友,再次踏上这块魂牵梦绕的土地,终圆再走边关重回连队的夙愿。
金平县地处云南最南端中越边境线上。我们沿蒙河高速公路一路南行,朝金平进发。十几年前,从蒙自到金平,最快需一整天,记得途经五背山、蛮耗岭等地,得花费大半天,艰险不说,可怕的是泥石流时常发生。如今,大山大岭被拉直成了穿山隧道,一马平川,倏尔即过,大家乘风揽胜,直呼巨变。3个多小时后,便抵达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金平。
夕阳薄雾,远山如黛。达到部队驻地,团长带领参谋长等主要团领导把我们热情接进了部队招待所,热气腾腾的火锅架起来了,本地最有名的“苞谷烧”美酒端上来了,熟悉的军营、熟悉的军装、豪爽的招呼,一下子将我们拉回了熟悉的连队生活,一种久违的回家感觉涌上心头。团长是当年的排长、马副政委更是我们同批战友,尽管岁月改变了彼此容颜,但改变不了战友感情,三言两语,大家立马熟络起来,此时此刻,酒成了最好的载体,举杯、敬酒、问候;回忆、相认、拥抱,整个招待所像开联欢会般闹腾起来。平时不怎么喝酒的我,那天却主动找酒敬酒,在我眼里,这坛用十几年战友情酿就的美酒,有着极其强大的诱惑力,恨不得一饮而尽,一醉方休。
清晨醒来,我们迫不急待向团长提出,想回几个边防连队走走,看看,找找当年散落在边防线上的青春印痕,团长热情支持。
虽已深秋十月,但边关的太阳照在身上却是暖意融融,这让我忽然想起这里是云南的最南端,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深秋如夏,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们走访了三个边防连队,走边关、上哨所、访少数民族村寨、参观中越友谊桥,点点滴滴都是珍贵回忆。印象最深的是走访一个叫十里村六连的边防连队,同行的几个战友都在连队当过兵,这些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近乡情怯,回到无数次梦到的老连队,大家不知为连队做点什么好。几经商讨,决定集资为连队购买几筐篮球、羽毛球等用品,聊表心意。
还没到连队,便听到官兵的欢呼声,下车、敬礼、握手、拥抱,连队为我们举行了一个简短欢迎仪式暨老战士捐赠仪式,80多名官兵身着笔挺挺的军装,呼喊震天响的口号,以边防连队最高规格的礼遇接待我们这批曾经的老兵。
连队阵地就在后山上,为重温军旅边关,我们同战士参与了一次阵地巡逻。登临阵地主峰,极目远眺,方圆几十里风光尽收眼底,对面邻邦越南的村庄农舍、山地、河流、边卡哨所,凭肉眼也看得一清两楚。阵地坑道犬牙交错,密密麻麻,覆盖了整个山头,我们沿着主要阵地通道,边走边看、边看边议,每一堵墙、每一个猫耳洞、每个架枪关卡垛口,曾留下我们的青春印迹。这里应该加固,那里可以架设高射机枪,大家围着阵地设施,不断抒发着各自的建议和感慨,久久不愿离去。虽说现代战争中,战壕阵地远没有传统战争的那般重要,但在边防军人的眼里,它就是保卫祖国的神圣长城。
相聚时的兴奋和激情远未散去,我们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团团云雾从大山深处飘来,弥漫了周围的一切。似乎,曾经熟悉的第二故乡,转瞬间又陌生起来,是的,金平,就像一团浓得散不开的浓雾,永远留在我们的生命记忆里,挥之不去,历久弥新。
(番禺区委办,何爱高)
再走边关
发布时间:2013-05-29
来源:本网 浏览量:-
【 字体:
大
中
小 】
视力保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