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回想自己走过的人生历程,一直充满着感恩。我能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悉心照顾;能学业有成,离不开老师的教导;毕业后能进入社会找到合适的工作,离不开国家的发展;如今能调到市保密局工作,同样离不开组织的信任和领导的关心。这一切让我内心充满了感谢、感激、感恩,而最好的报答方式就是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感恩之心转化为敬业之行。掐指算来,成为保密人已近半年,时间虽不算长,体会却很深刻,感受到了很多新常态,可以归纳为“四个新”。
新感受:市保密局是一个大家庭,同事团结和谐。初到新单位工作,因家住在增城,每天早起晚归,身心疲惫。当领导同事得知我每天这样长时间远距离来回跑,都很关心,有的建议我在广州租房,有的帮我了解哪里有房子租,还有的亲自带我去找房子等等。这些行为无时无刻不在温暖着我的心窝。办理工作调动过程中有很多手续需要办理,但在综合处领导同事的帮助下,手续办得很快很顺利。技术办的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一些业务知识没有接触过,有些操作没有熟练掌握。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领导同事都很热情,用心对我进行“传、帮、带”,短短时间,我学到了很多业务上的新知识。细节见真情,领导对我的关心,同事对我的帮助,让我充分感受到技术办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团队,市保密局是一个包容互助的大家庭。
新认识:市保密局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很多做法走在地方前列。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从上到下,都在大力推广,可是在不少地方都停留在口头上,或不深入,投入了很多资金,建了一些硬件,却没有用起来,更多的是重建设轻应用。但是我在单位看到的情景却完全不一样,信息化建设很规范。每天我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看OA,一看OA就清晰知道有哪些文件需要我看的,有哪些事需要去执行的等等。无论是信息流转,还是公车申请,市保密局都已经实现无纸化办公,网上申请办理,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自己有时也会思考,为什么信息化建设,能够在保密局大力推开,我认为除了技术实现外,更重要的是领导带头使用,唯有领导带头了,才能起到率先垂范,一级带一级,形成良好的传递效应。还有每个处室工作职责以及个人分工都非常清晰,做到定岗定责,每个干部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还可以“AB角”工作,既能够较好解决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又能相互补台,提高工作效率。
新平台:市保密局非常注重干部的健康成长,专门为干部营造锻炼平台,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和精气神,让干部在前进的路上不断“加油”,补充源动力。在2014年度工作总结会上,我看到同事们做的PPT以及五年工作总结视频的制作水平都非常高,很受启发。后来得知,之前单位就搞了一个PPT制作评比活动,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让大家得到了锻炼,学到了真本领,制作PPT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单位还经常结合工作需求,与有关公司合作,定期给干部培训新业务知识。短短几个月,我就参加了5场内部培训课程,大大丰富了我的业务知识。
新责任:保密工作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对保密工作的认识在不断加深,责任多了,压力重了。当前,我国保密工作处在防泄密和反窃密斗争的尖锐复杂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我国作为窃密的重点目标。通过“斯诺登案件”,可以发现如今的窃密手段之多样、技术之先进,让我们保密工作面临了很大压力。而且我国保密工作还处在从传统形态向信息化阶段发展的转型升级期,面对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大力推广,如何在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情况下,做好信息公开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大考题,新常态下做好保密工作不容易。
面对保密工作新常态,怎么做好保密工作?我认为不仅要以问题为导向,运用好底线思维,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挑战想多些、预足些,强化自己对风险的管控能力,而且还要用结果来说话,在风险挑战中寻找机遇,主动作为,多干实事。为了尽快把角色转变到位,履职尽责,适应保密工作的新常态。一是找准定位。深入了解保密局的工作职能、各处室职责,研读近年来我局保密工作的工作总结,进一步加深对我市保密工作的职责定位和工作重点的认识。二是转变思维。保密局的工作与之前从事的文稿工作有很多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相应不同。从事保密工作的责任重大,必须时刻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善于运用保密思维去推动各项工作。三是强化业务。结合依法保密的要求,认真学习了保密法及实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有关保密工作精神,不断加深自己对保密法规、保密管理体制、定密事项等方面的认识,了解思考保密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专门深入学习了保密前沿技术以及保密检查、涉密网络保密测评、OA运维等具体业务知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岗位新征程,我将怀着保密梦和自信勇敢前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和“五个坚持”的要求,认真践行“忠诚第一,严实清和”的保密人精神,一如既往,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常思工作之责,常为敬业之行。
(市局技术办 杨荣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