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网站主题皮肤1
网站主题皮肤2
网站主题皮肤3
<
>

一个保密工作者看“棱镜门”事件

发布时间:2013-08-06 来源:本网 浏览量:- 【字体: 视力保护色:
    近日,美国中情局前职员爱德华·斯诺登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于2007年就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通过微软、谷歌、雅虎、苹果、Facebook、美国在线等9家在美国的互联网公司,直接进入这些公司的中心服务器获取电子邮件、在线聊天内容、照片、文档、视频和连接日志等信息,跟踪用户的一举一动,从中获取、搜集情报。通过思科路由器数百次入侵、监控中国大陆和香港的网络和电脑。
    “棱镜计划”的公开曝光令世界一片哗然,监控网民信息,侵犯个人隐私,还美其名曰“监视恐怖分子”,那么又有谁来监督这些掌握着巨大权力的监控者呢?海量信息的获取和分析使得野心家们能够高效、精准地清除异己、控制思想,也许稍微一句看似反政府的言论,也许只是一句玩笑,就可能招来检查之祸、杀身之祸,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世界。美国政府以“反恐”之名监控全人类,迈出了非常危险的一步。试问,美国人搞到这些信息干了些什么?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以后又要用这些信息去干什么?去控制整个世界吗?令人不寒而栗。
    “棱镜门”,现实中的“监控门”,留给我们几多沉重,作为一个保密工作者,“棱镜门”事件又带给我们几多反思。
    斯诺登是英雄,还是国家公敌?斯诺登是真实版“碟中谍”的主角,他自己和支持者称他是为美国人民的公义而揭露政府恶行的英雄,他是出于对隐私权的担心才采取爆料行为的,他让真相曝光,对保护公民隐私有利,甚至有可能触动相关国家信息制度的改革。29岁的他放弃了20万美元的年薪、选择与美国政府为敌流亡香港,通过呐喊唤醒世人,只为了能够免于生活在电幕之下,从个人角度说,他是一个维护公民自由的英雄!
    而美国一些政界人士却将斯诺登视作叛徒、国家公敌,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6月8日晚说,这一泄密行为对美国情报搜集能力造成了“巨大而严重的损害”。确实,斯诺登的泄密行为泄露了国家机密资料,影响了美国对外形象和国家利益。斯诺登之前是国家安全局设在夏威夷的威胁行动中心的系统管理员,更早曾替中情局工作。他作为一个涉密人员,一个组织成员,一个国家公民,曾经与组织签订了保密协议,做过特定的保密承诺,理应清楚工作内容及附属的保密道德义务,但他擅自将文件复制后前往香港将文件公开,可以说他背诺毁约,违反保密协定、誓言和职业操守,理应承担法律责任和道德谴责。
    网络信息安全触目惊心,提高防范意识时不我待。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人们产生的海量数据越来越多地存放在网上,Apple公司的iCloud服务使得人们能够很方便地同步音乐、邮件、照片和个人文档等信息。过去,我们相信Google、Amazon和Apple公司能够为我们的隐私提供足够的保护,也乐于享受云技术的便利而沉浸其中、乐此不疲,但是根本不知道我们已经淌进网络这一潭浑水,一直被人在监看,在互联网世界当中“裸奔”。斯诺登为世人敲响了警钟!高度发展的网络世界毫无隐私可言,被入侵,被渗透,被监视,说明我们的保密意识、防范意识及防范措施很弱,说明普及提高党政领导干部、机关工作人员及民众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保密意识已是时不我待。
    亡羊补牢还是束手待毙,筑牢安全保密防线迫在眉睫。美国在IT领域的领先地位已经多年,他们在基础设备服务领域的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尔、苹果、甲骨文、微软等公司在我国的基础设备中占据着绝大多数的份额,控制着我国大部分网络干线。尤其是思科威胁最大,它是美国政府和军方的通信设备和网络技术设备主力供应商,参与了几乎中国所有大型网络项目的建设及运营商网络基础建设,涵盖了我国大部分至关重要的领域,涉及政府、海关、邮政、金融、铁路、民航、医疗、军警等要害部门的网络建设,让我们如同《皇帝的新衣》中的那个皇帝,一览无余,用户隐私不用多说,党政军网络安全更是无从保证。
    去年美国封杀华为、中兴之时,就有安全专家呼吁政府重视网络安全问题。而今,“棱镜门”事件是一个更大的警示,我国那些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信息产业,特别是网络设备领域,以国外企业为主导的局面是时候需要提出要求、做出改变了。应该要求所有在华的美国企业,将他们向美国国家安全局提供的信息,在中国政府指定的部门或者依法设立的监管机构进行备案和通报;对于境外的服务提供者、信息设备提供商还有网络提供商向中国用户提供的服务,要建立相应的制约信息采集、滥用的制度,配备相应的防范工具;对网络要进行安全立法;对政府、央企、军方等采购项目必须国产化作出明文规定;同时要建设好我们的网络部队,提升防范能力和自卫手段。除了自建网络产业,筑牢安全防线。还要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公正、民主、透明的互联网国际管理机制,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共同应对来自网络的威胁。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杜绝权力的滥用,让世界各国民众在安全的环境下共享互联网带来的便捷。
     “棱镜门”“监控门”,我们的保密职能部门在哪里。面对“棱镜门”事件,我们的保密职能部门该反思些什么?该做些什么?是继续干些擦屁股堵窟窿的事,继续做着无关痛痒的呐喊而无所作为、处处被动?敌对势力长期的网络入侵、渗透、窃取个人隐私及文件资料,我们深知其危害,但我们保密部门能否做到积极介入、有所作为?做到事前能有职能干预,事中能有技术果断制止,事后能有权力依法处置。单纯从目前的架构、职能及《保密法》规定的行政处分、处罚权来说,很难或者根本发挥不了我们保密部门的作用。多数基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机构设置偏低、人员配备偏少,没有保密行政监管职能应有的权威和底气可言,有些区(县)保密部门只有两个人,怎么开展工作?可以说基本上是形同虚设,可有可无,变成各级政府应付上级保密检查的一种摆设。今年是我们保密部门的“调查研究年”,我们能否打破固有思维,大胆设想、勇敢呼吁提升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拓展保密工作职能,期冀相对独立的保密人员人事任免权和相对完善的行政执法处置权。让各级保密员直接对上级保密部门负责,对党委政府负责,使各级保密员既是秘密文件资料的管理者,又是本单位保密工作的监管者、责任人、报告人,时时把握保密工作动向,成为党委政府的耳目,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同时设想把公安部门的网络监管、宣传部门的舆情监控等职能合并到保密部门,争取和掌握保密工作主动权,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决策依据。只有把保密工作铺成千丝万缕的线,串成一个无处不在的网,覆盖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窃密、渗透、策反无所遁行,筑牢安全保密防线,才能体现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有的价值和保安全、保稳定、保发展的作用。
                                                  (花都区保密局,张旭)
当前位置 : 首页 > 宣传教育 > 交流研讨

一个保密工作者看“棱镜门”事件

发布时间:2013-08-06

来源:本网   浏览量:-

【   字体:  

视力保护色: